一個名為《杜比冠軍》(Dolby Champions)的環繞聲制作錄音師培訓班,于3月21日,在北京懷柔中影基地成功地結束了。來自美國,具有30年現場轉播經驗、多次榮獲格萊美獎和艾美獎殊榮的John Harris(約翰哈里斯)先生,擔當主要導師。這個班不收取任何學費,但是對選派單位和培訓的學員是有條件的。首先,必須在環繞聲節目制作、播出方面有突出成績和卓越貢獻。其次,每個夠資格的電視臺或者制作單位只能派一名有音樂節目制作經驗,最好對Pro-Tools的操作有一定了解的一線錄音師為學員。培訓班首次引入了競爭機制,就是,在老師的示范之后,在指定的時間內,必須完成指定的任務。對于這樣全新的、高強度的、封閉式的培訓班,學員們感受如何?想必同行們一定很想知道。
本人有幸觀察了整個培訓過程,與學員們共同生活了5天。學員們都參與過本單位的環繞聲制作與播出工作,那么他們面對陌生的哈里斯先生,又會有什么表現呢?是抵觸還是接受?我看到的是,當哈里斯先生開始演示,全體學員都十分認真看他的操作,不斷記筆記,同時還要仔細聆聽每個設置對聲音的影響。他們必須牢記這些設置,才能在規定的,并不富裕的時間內,完成對規定素材的加工,完成符合要求的5.1環繞聲成品。我看到的只是表面,還是來聽聽學員們自己的聲音吧。
在培訓班結束的前夜,也就是20日晚學員們犧牲了休息時間,在酒店大堂臨時開了一個懇談會。會議由老N主持,除了全體學員,還有業內的幾位資深錄音師和個別派送單位的領導。為尊重學員們的隱私,所以一律不用真名,僅以字母表示,請讀者諒解。
一、環繞聲制作的好經驗
首先由擔任哈里斯先生助手的W學員發言。他說:“因為要協助哈里斯先生,一開始有點緊張。在大家沒來之前,哈里斯先生就選擇了聲源,把相似的都去掉了,這樣便于學員操作。他對PT用得特別熟,把編組搞得像頁面設置,調用時特別快捷。這些設置的預置值,是他經過實踐從幾百個效果插件比較之后才選擇的。他是想把自己的絕招教給大家,把自己幾十年的經驗教給學員。在選擇聲源時,哈里斯先生感覺我們提供的素材,太多高頻,太過明亮。我們的錄音師習慣性地加高頻,他以前也加過,但是感覺并不好,后來改回來了。他認為聲音太亮了雖然會強化一些東西,但是最終綜合效果不好。他加處理也是很緩的,例如均衡的Q值都是2,不調的。他總結出來的經驗是不要弄很多東西,把事情搞混亂了。他對于環繞聲混音主要關注點是聲場的建立,至于樂器的音色,不太在意。開始時,第一組對他的意圖有誤解,基本上還是按照自己本單位的套路在做。由于與他的方法差距太遠,所以決定先手把手地教。但是他并不希望復制多少個John,而是掌握基本概念,同時又有自己的藝術。”
開始哈里斯先生說,你不喜歡這個插件可以換掉。可是大家有點不知所措,有人提出來之后,第二天就改了教學方式。他建立一個模板,讓大家自己去做。另外,他不用聲源中大部分觀效,因為觀效話筒太多,沒有好的效果。而音樂部分建立混響,終混時加觀效。這一點與大家預期有點不一樣。
二、環繞聲制作必須改變觀念
接著M學員發言。他說他來參加培訓主要是想學習音樂節目的音色如何調整,可是培訓班提供了很多根本觀念上的改變。他說:“我們大多是從唱片制作模式來考慮,追求細節。可是這樣在電視中就會出現效率問題,每個人都很累,效果還不好。錄音師必須自我救贖,做得慢是自己吃虧。電視環繞聲是一個比較好的東西,可是用老辦法來做5.1環繞聲的事情,實在太復雜。但是通過這次培訓,知道用一個簡單實用的流程,就可以讓環繞聲和下變換都很容易。”因此,M學員的結論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三、環繞聲貴在務實
Y學員是這么說的:“這只是格萊美的后期處理方式,我相信他們制播古典音樂有另外的一套。他們是有水準的,后半部分是你們自己的修為,是代表你個性和你自己的理解。哈里斯先生說希望你們大家回到單位去發揚光大,當然不同的人發揚的程度不同。”W學員插話:“這個流程并不糙,例如對白歸一值要定在-24,你取峰值-10,門限激發量2,出來就是24。時間不要浪費在一點點摳上,摳了半天最后也不怎么樣。”
Y學員接著道:“我們可以根據這種思路,自己創造自己的摸板。師傅帶進門,修行在個人。我認為這不是環繞聲的全部,大部分的節目不可能請現場樂隊。如果脫離了PT,現場怎么辦?換別的工作站雖然也可以用插件,但是我國大部分直播不讓用工作站。所以,大師教的是一種思想,而不是照搬。”
四、好的環繞聲制作流程是好作品的保障
做過很多電視環繞聲直播的X學員深有感觸地道:“我開始做環繞聲是按電影的原則,人聲就放在中間。在節目制作中想盡量模仿格萊美,但是我們流程就不一樣,沒法學。比如樂隊的錄音權不在我們手里。究竟觀效話筒要多少個?我每次直播前看一遍觀效話筒都要半小時。這次培訓提供完全不同的視角,有了新的概念。平時做環繞聲太累了,一張臺子混對白和音樂,根本顧不過來。其實,電視和電影一樣,是工業。只有把流水線、生產線做好,工藝流程搞好,才能做出好的產品,好的藝術作品。這一方面要主管領導重視,一方面要我們錄音師去爭取,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
五、做環繞聲必須開闊思路
平時比較膽小的S學員,面對這么大的壓力,每次做完了功課一頭大汗。S學員說:“我應該提高我的心理素質,來面對超強的壓力。之前對5.1做音樂沒什么概念,以前學的是做電影5.1應該怎么分配聲道,可是做音樂應該怎么分配聲道就不大清楚。這次學習給我一個理念,一個觀念,對音樂類節目環繞聲有個清晰的思想。”偶然在場的該單位領導補充道:“我們已經有一兩個人能很好地干環繞聲了,但是想要學更多的風格,所以把S學員送過來。我們不希望在已有的框架下受限制。”
一位資深的L老師在旁插話:“S能問問題,能問出問題來,像通通鼓,這就不簡單。做東西要相信自己的耳朵,能培養自己的聽感和技術指標一致起來。John所教的東西,是一個捷徑。那些插件是大師選好的,沒有必要每次再去重頭做。這次培訓班教會大家一個基礎,大家回去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再去發展。”
六、環繞聲的基礎是立體聲
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環繞聲節目做得比較多的L學員是這樣表述自己感受的:“老外帶來的東西是所以然的東西,當然那是經過他的彎路總結出來的,而我們則是剛開始走彎路。我做環繞聲多一些,并不贊同老外的這些東西,像設置什么的。其實我國電視臺缺的并不是怎么做環繞聲,而是立體聲怎么做還不清楚。電視臺音樂類做得很少,像均衡怎么加,壓縮怎么加,虛中實中是怎么回事,大部分人不明白。有的人可能根本不知道從哪里下手,才能讓聲音好聽。環繞聲就是把東西放到中間,把混響發到后面,與立體聲沒多大差別。以前糾結在實中虛中的問題,其實,這并不是判斷壞好的標準。我同意把5.1做好了下變換就沒問題。”
圖2 學員們在獲得《杜比冠軍》認證書之后歡喜雀躍
七、余音繚繞
M學員再次發言:“John每個樂器都加壓縮,是怕某個樂器突出壓了人聲,格萊美頒獎典禮直播的人聲清晰,但是并不是很大。外國錄音師追求的方向也不一樣,有的把樂器全扔到兩邊。有的做環境參照實體空間,做出來是一個足球場的感覺。不過我認為現場好不好是關鍵,例如樂隊和演員的素質,不僅無謂加重了錄音師的負擔,也直接影響最后的節目質量。”
L老師認為:“布置那么多話筒,其實沒用,最后還是聽了挑出來用。不能指望觀效話筒來營造環境感。有音樂的時候,不要用混響來影響音樂本身。”
老N最后總結道:“學員做環繞聲風格不一樣,但接受John的流程是一個進步。以前在環境聲方面很迷茫,其實流行音樂不需要在現場錄環境。John的方式更有效率,對電視更好。因此對電視環繞聲的制作要從另一個維度去思考。”
時間已經到了午夜,第二天還有很多事情要學員去完成,懇談會到此結束。
這個學員暢所欲言的形式,忠實地反映了我國電視錄音師的困惑和期望。而哈里斯先生的高效、優質模式,可以大大減輕錄音師很多無謂的負擔,加速環繞聲制作的周期,對普及環繞聲節目有著積極的意義。對比格萊美電視直播,學員也對如何提高現場聲源的質素寄予期望,因為高效、優質的工作流程是建立在這個大前提基礎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