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旅游演藝從業者,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目前,國內經常舉辦各種類型的旅游演藝發展論壇,有專家力挺演藝項目,覺得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也有專家唱衰旅游演藝,認為已經發展到窮途末路了。我認為,無論是力挺派,還是看空派,都有其充足的理由和依據。今天,我就以拋磚引玉方式,探討一下旅游演藝發展的趨勢,或者說是旅游演藝發展可能會出現的幾個現象,試圖從不同的視角思考旅游演藝發展。
▲筆者設計的360度大型演藝項目效果圖
第一,大型旅游演藝產品同質化嚴重,很多演藝項目倒閉將在所難免。
我個人認為,目前,國內大型旅游演藝項目,很多地區已進入飽和狀態,當然,也有個別欠發達地缺少旅游演藝項目。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首先,大型旅游演藝具有強大的品牌效應和社會效應,是地方政府青睞的旅游產品類型。一些地方政府為了推動產業轉型,或者是為了發展區域旅游產業,都加大了對旅游演藝招商的力度。甚至,不惜采用行政手段,強行推動旅游演藝開發建設。其次,各大企業以轉型為由,為迎合對方政府的喜好,高舉旅游演藝的大旗幟,開始新形式的圈地運動。
這兩種無形的動力,猶如一股熱浪,強力推動著旅游演藝呈現井噴式的發展。老旅游目的地地區,以麗江和海南為例,麗江有《云南的響聲》、《印象麗江》、《麗江千古情》等大型旅游演藝項目。在海南旅游市場,先后開發過《印象海南島》、《萬達海棠秀》、《浪漫天涯》、《三亞千古情》、《紅色娘子軍》等大型旅游演藝項目。新興熱點地區,以西安、鄭州為例,西安目前已有《長恨歌》和《夢回大唐》,最近剛推出《1212西安事變》和《駝鈴傳奇》兩個項目,還將打造《西安千古情》項目。鄭州目前已有《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和近在咫尺的開封《大宋·東京夢華》、《千回大宋》,還將打造《黃帝千古情》、《只有河南》等大型演藝項目。這兩大省會城市,相距不足五百公里,日后會出現至少十個以上的大型演藝項目,這是誰給投資者的勇氣?顯然不是旅游市場。
其實,很多大型旅游演藝項目的投資人,并不知道旅游演藝是個“投資易、運營難”的產品,只把演藝項目當成了撬動利益的工具,并沒有考慮到演藝品牌的可持續發展,憑感覺上馬一些大型旅游演藝項目。我想,在這些方面,萬達從《漢秀》的項目上,應該總結了不少經驗。
項目開發越來越多,市場發展空間越來越小,類似海南、麗江、西安、鄭州等地現象,還有很多。隨著時間的推移,區域性現飽和效應將會顯現。陸續將會出現:有些項目倒下,有些項目苦苦掙扎,還有些懷揣著其他目的的項目,正在加緊上馬。最終,這種同質化嚴重的旅游產品,會使未來的市場競爭,日益殘酷,大型旅游演藝項目倒閉潮,將距離我們越來越近。
▲筆者設計的定制型演藝項目實景圖
第二,定制型的中小型演藝將會迅速崛起。
以前,很多旅游景區都會制作一些簡單的歌舞表演,或者是雜技、魔術類節目,以活躍景區旅游氣氛,點綴景區文化內涵,這是中小型旅游演藝發展的雛形。隨著人們追求旅游體驗方式的改變,這種沒有特色的中小型演藝產品,因其人工成本不斷提高,展現形式較為單一,產品本身不能與景區文化產生融合效應,無法滿足景區展現文化內涵的要求,更無法達到游客日益提升的欣賞標準等各種問題。在未來很短的時間內,將會逐漸淡出游客的視野。
旅游景區中小型演藝發展,就目前而言,正在經歷三個不同類型的階段,即原始型演藝、普遍型演藝、定制型演藝。早些年,去很多景區旅游,都能看到佤族表演,為什么?因為佤族舞蹈團便宜,拿來就能演,有劇場就這劇場演,沒有劇場就這景區露天演,這是原始型演藝。后來,國內很多主題樂園,都加大了演藝項目開發投入,項目設計規劃時,都會設計舞臺或者表演場館。但是,這些表演場地,只是一些不懂演藝的設計者,僅憑自己的想象畫出來的,并不符合演藝開發的實際需求。于是,這些場館,就成就了一些歌舞、雜技、魔術的表演團體。在歡樂谷、萬達、方特等樂園里都有類似演藝產品。這就是普遍型演藝。慶幸的是,萬達、方特等樂園,已經注意到了這些問題,在設計樂園時,已經設計一些定制型的演藝產品。如合肥萬達樂園的《淝水之戰》、西雙版納萬達樂園的《飛車人魚》、南昌萬達樂園的《竹林童話》等項目,基本都是定制型,演出場館設計建設定制標準較高,唯一遺憾的是編導水平略顯一般。
旅游的根本是尋找文明的差異性,如果,景區連游客這個最基本的訴求,都無法滿足的話,那景區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做旅游演藝也是如此,我們演藝開發正經歷從普遍型向定制型轉變。景區在進行演藝項目開發時,一定要追求演藝產品的定制型,這樣,即使做不到唯一性,也能夠做到獨特性。我本人從事旅游演藝開發工作二十年,在橫店影視城任職十多年,親歷了幾十臺大中小型演藝項目的開發制作,深諳定制型演藝項目對景區的重要性。
在舞臺技術日益成熟的今天,平民化的演藝特技特效設備,會得到快速推廣與發展,這將大大降低旅游演藝項目的開發、制作成本。隨著旅游景區開發力度的不斷加強,具有一定特技特效技術亮點,且含有科技感、沉浸式、場景化等元素的定制型旅游演藝項目,以其具有投資小、效果好、互動體驗性強等多重優勢,將會受到景區的重視與青睞,逐漸成為彰顯景區文化屬性的重要手段。在未來旅游景區的開發過程中,定制型中小旅游演藝項目,會迎來更快、更大的發展空間。
▲筆者設計的情景化文化街區
第三,演藝景區化,景區演藝化。
旅游演藝最初只是景區文化內涵的展現手段,隨著旅游開發力度的加強和投資的升級,旅游演藝逐步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旅游產品。但是,這種獨立的演藝項目,會成為曇花一現,終究無法與內容豐富的旅游景區進行競爭。究其原因,首先,游客出游率的增加,看的演藝項目越來越多,已經出現審美疲勞,感覺不到大型演藝項目的“新、奇、特”效果,游客追逐大型演藝項目的熱潮,逐步冷卻。其次,景區開發中小型演藝項目的力度不斷加大,各種具有一定舞臺技術含量的定制型中小演藝產品增多,景區的吸引力,將遠遠大于單體形式的大型演藝項目。還有,單一式的大型演藝項目,因投資額度巨大和座位數量的限制,折算出的門票價格過高,與產品業態豐富的旅游景區相比,性價比遠遠不夠。
在未來旅游演藝項目不斷升級的過程中,將會出現景區和演藝互融的現象。大型演藝項目,通過開發附屬旅游業態,來補充自身產品內容,為游客帶來更多的旅游體驗。如北京歡樂谷升級《金面王朝》演藝項目時,曾經擴充的博物館功能,讓觀看節目的游客免費游覽,豐富旅游內容,增加游客體驗。隨著大型演藝市場的擠壓,這種形式會慢慢擴大,逐步形成以大型演藝項目為核心的小景區,最終,形成演藝項目景區化。另外,就是有些人文景區,隨著定制型演藝項目開發的增多,逐步形成一個景區故事主線,通過合理的串聯各個演藝項目,慢慢把景區演變成一個綜合型的演藝項目,這就是景區演藝化。我本人,正在規劃一個占地只需二百畝左右的人文景區,利用大劇本的方式,串聯起各個景觀的故事情景,使景區成為一個大型演藝場景,為進入景區的游客,提供一臺實景電影式的旅游體驗。每個游客根據指定的游覽線路,以電影鏡頭的角度,去游覽景區、觀看景區的歷史人文故事。這也是對景區開發和演藝發展的一次大膽創新、嘗試。
▲以電影場景為核心的旅游演藝
第四,演藝項目開發制作,將會向場景化轉變。
現代科技發展較快,人們旅游體驗需求快速提升,沉浸式的旅游演藝將會越來越受到游客的青睞。沉浸式演藝源于英國,在國內旅游演藝市場中,最早采用的是方特景區,他們開發的《驚爆危機島》等VR項目,是第一個軌道行進式多媒體體驗演藝,后來,觀印象開發的《又見平遙》項目,迅速讓沉浸式演藝在旅游市場中升溫。
沉浸式演藝,能夠給游客營造立體的旅游體驗感,能夠讓游客走進故事,深受游客喜歡。其實,目前很多沉浸式的演藝項目,已經開始注重場景化的營造,只是元素還是比較單一。在旅游演藝深度發展中,各類營造元素會進行混搭、粘合,會向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的大型場景化轉變,不僅讓游客走進故事,還要游客走進場景化的體驗情景之中,讓游客從觀眾變成特定的演出角色,把被動式觀看表演,逐步轉變成主動式的參與,甚至可能引導演出劇情的發展。
還有,就是沉浸式的演藝項目,也會向游樂設備、旅游商業街區、特色小鎮等各類型項目衍生,與之產生化學反應,逐步發展成為新形式的深度體驗、探索式的場景化演藝項目。通過不同的場景化營造,把演出場景變成游覽的景觀,為游客呈現空間、時間、地點、季節、氣候等一體化的多重體驗效果,讓游客可以深切感受旅游體驗的差異化。
縱觀中國旅游演藝發展,很多會出乎我們的意料,也有很多會在我們的意料之中,每個時期都有其發展特性,終究無法一概而論。不管旅游演藝向何處發展,大型旅游演藝項目投資,絕對是個技術含量很高的工作。雖然,大型旅游演藝開發的市場紅利,已悄然逝去,但是,通過嚴格市場的分析,具有突破性創意的全新形式的旅游演藝,在非熱點地區,還是值得投資的。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做到精準投資,而不是粗放式資金的堆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