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玻璃門,兩個酒吧凳,兩支麥克風,一個觸摸屏……最近,這種新型的娛樂消費模式——迷你KTV逐漸風靡各地。
有人說,迷你KTV迎向的是“孤獨經濟”。近年來,隨著大都市里獨居青年和單身人士越來越多,一人吃飯、一人看電影、一人購物等“一人份”的消費需求越來越突出。
但隨著行業的“瘋狂發展”,迷你KTV也相繼出現了同質化現象嚴重、衛生安全存在隱患等問題。日前,文化部發布了《關于引導迷你歌詠亭市場健康發展的通知》,宣布將迷你KTV納入監管范疇。迷你KTV下一步如何發展引發更多的關注。
迷你KTV“搶灘”年輕人市場
去年下半年以來,重慶各大商圈、高校附近悄然涌現了一些類似電話亭的迷你KTV,每逢假日,這些地方往往座無虛席,高中生、大學生、剛上班的白領……不時就會進去唱上幾首。
面對火爆的迷你KTV,記者在重慶大坪時代天街也體驗了一把。剛一看到迷你KTV的投放位置,15分鐘20元、30分鐘38元、60分鐘58元的收費標準立馬映入眼簾。其價格對比傳統KTV來看,并不占優勢。但不少消費者表示,盡管價格并不便宜,他們主要看中的是迷你KTV利用碎片時間的功能。
“餐廳排隊等吃飯的時候,可以來這里唱幾十分鐘的歌。”一位從隔壁唱完歌出來正準備就餐的消費者說,這種設備可以讓人們把碎片化時間利用起來娛樂一下,并且這個設備還有錄音功能,能方便他們分享出去。
隨后,記者又走訪了迷你KTV聚集量較大的大學城熙街。因恰逢周末,數十個迷你KTV“人滿為患”,里面“嗨唱”的大多是兩兩組合的大學生。
“一個人去大型KTV唱歌很尷尬,也很沒意思。”重慶科技學院的學生陳偉稱,現在他想唱歌的時候都是一個人去這種迷你KTV唱半小時過過癮。
“消磨碎片化時間”是大多迷你KTV商家致力于宣傳的理念。此外,隨著大都市里獨居青年和單身人士越來越多,迷你KTV正是抓住了“孤獨經濟”的需求。
“迷你KTV比較便捷、靈活,其消費模式剛好戳中年輕人的生活、消費習慣。”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副司長馬峰此前曾表示:“迷你KTV從2016年開始在市場上大量出現,現在市場上的投放量大約為3萬臺,有人預測,今年底的市場投放量將超過20萬臺。”
同質化、衛生安全引人詬病
迷你KTV問世之后,消費者對它也是褒貶不一,其中最讓消費者詬病的則是迷你KTV的同質化現象和衛生安全。
“音效跟廣告中說的有一定出入。”家住重慶江北區的黃女士告訴記者,她已體驗過三種不同品牌的迷你KTV,無論在唱歌過程中還是之后聽錄音,都感覺聲音有些失真,整體氛圍距離一些傳統KTV還是有較大的差距,點歌屏的反應也不夠靈敏。黃女士還說:“這些不同品牌的迷你KTV沒有本質區別,設備都很簡單,曲庫容量也都沒有傳統KTV大,且從外觀到內設操作全都一模一樣。”傳統KTV品牌“糖潮”創始人楊虎坦言,迷你KTV就像是一個私人的練歌房,與能夠營造群體性氛圍的傳統 KTV 相比,迷你 KTV 不能滿足群體消費者的空間需求,如果迷你KTV的音效不及消費者的預期,消費者的體驗感受便會大打折扣,那么迷你 KTV 的競爭優勢也就難以突出。
“現在咪噠、友唱、雷石等品牌幾乎是在同一起跑線上。”艾媒咨詢CEO張毅表示,目前市場上迷你KTV產品同質化嚴重,各商家缺乏核心競爭力,難以形成競爭壁壘。
對于迷你KTV消費者更擔心的則是它的衛生安全。“我很喜歡唱歌,也體驗過迷你KTV,但是我從來沒有看見有人對迷你KTV中的麥克風與耳機消毒,也很少看到專人對其環境衛生進行維護。”重慶師范大學的學生劉明慧認為,迷你KTV同公交、扶梯一樣都屬于公共設施,面向不特定人群,更要注重衛生安全。
實際上,并非沒有企業注意到迷你KTV的衛生問題。2月,友唱M-Bar在放置麥克風的位置增添了紫外線消毒燈。但友唱M-Bar的銷售人員曾先生卻坦言,這個紫外線消毒燈實際上起不了多少消毒的作用,只不過是為了讓消費者安心而已,而且加盟商可以選擇不安裝。
采訪中,不少消費者表示,隨著迷你KTV不斷發展,部分品牌還引入了頭戴式VR設備,這些公用設備被頻繁交叉使用,直接接觸消費者的眼、唇、耳等器官,若不定期進行清潔、消毒,各類細菌、病毒日積月累,必然會給消費者的健康帶來一定影響。
野蠻生長后如何規范發展
據艾媒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線下迷你KTV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31.8億元,較2016年增長92.7%,增長幅度較為明顯,預計2018年線下迷你KTV市場規模將繼續增長至70.1億元,增長率達120.4%,實現市場大爆發。
對于這種快速增長,有人稱之為“野蠻生長”,隨著行業越來越熱,它背后一系列的問題也慢慢浮現出來:迷你KTV算不算作娛樂場所、該不該遵守娛樂場所規定、該不該控制未成年人出入等。
日前,文化部發布了《關于引導迷你歌詠亭市場健康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實施告知性備案,是該《通知》對迷你KTV進行規范的首要內容。同時,還在“加強內容管理”和“嚴格規范市場經營秩序”等方面也做出了明確規定。
有業內專家認為,國家盡管出臺了相關管理措施,也把行業的難點和隱患納入監管之中,但后續關鍵問題在于如何具體實施,以及如何形成長久管理機制。
“監管之下,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唱吧”CEO陳華認為,監管政策出臺后,對企業來說,也剛好可以此為契機,確認所有設備的狀態和位置。有專家稱,對于消費者來說,迷你KTV的衛生安全是最大的隱患,然而該《通知》中卻并未對迷你KTV的環境衛生做出相應規定。在衛生方面,對場地規定為零,對話筒、耳機等設備的規定更是無從查起。
“迷你KTV出現無人定時打掃、無人消毒的情況,主要原因出在相關法規的不健全和相關部門監管的不到位。”重慶市總工會志愿律師服務團秘書長、北京德恒重慶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建說,我國文化娛樂場所使用的管理條例是1996年制定的國標GB9664,這個國標對衛生條件沒有要求,現在的KTV其衛生標準都由企業自身制定,因此迷你KTV也存在衛生“裸奔”的情況。
對此,李建建議相關部門專門針對迷你KTV的衛生安全問題出臺相應措施,并將其上升至公共衛生安全的層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