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由廣東省房地產行業協會、中房金融地產國際商學院、廣州設計周主辦的2019年廣東文旅創意產業發展峰會暨第十一屆中國新地產設計大會在廣州舉行。利亞德集團董事局執行董事、執行總裁、勵豐文化董事總經理代旭先生受邀出席并作主題演講。
近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持續快速提升,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費持續擴大。十萬億級的大文旅產業,為中國經濟的新增長提供壘砌夯實之源。傳統房地產企業和投資者們應如何順應國家政策,將現有的資金有效布局和投入到文旅項目中去,實現資金上的換擋?文旅及地產產業鏈中的服務商和設計師們則在思考:如何實現與項目方的合作?如何轉型到文旅產業?如何借助IP增加文旅項目的內核?
為了拓展新業態,為投資商、開發商、設計師、供應商等群體提供全新的觀點與交流契機,本次大會是國內唯一專注設計、創意與地產、文旅需求互動、模式創新、趨勢發布的平臺,并邀請了12位重磅主講嘉賓,從城市到鄉村,創新到傳承,旅游文化到文化產業,與工業創新、農業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相結合,多角度剖析了現在中國旅游文化產業發展轉型升級的關鍵要素,深度挖掘旅游市場的文化內涵,旨在加強各行各業之間關聯融合度,引起現場熱烈反響。
在上午的嘉賓演講環節,代旭以《新技術新創意驅動的文化產業實踐》為題,重點結合勵豐文化在文旅產業實踐中的經驗和案例進行分享。
文旅行業共性問題何在
代旭認為,當前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在政府平臺主導和社會資本主導兩大層面存在一些共性問題亟待“破題”。
政府平臺主導方面的三大難題
一是基于地方歷史文化資源的規模化的愿景規劃及開發模式難以融資并招商落地。“規劃規劃,墻上掛掛,紙上畫畫”的規劃對產業缺乏指導。
二是以房地產收益平衡投資的模式難以成為共性的解決方案。房產賣不動時,一不小心從輕資產變成重資產。
三是有特色空間沒有特色業態。一大批房子建筑、古村、古鎮建完后上演“空城計”,有面子沒里子,有形式沒內容,缺乏業態進駐。
社會資本主導方面的三大難題
一是都市的主題公園與景區的兩票經濟加地產反哺,供給側的產品與模式創新亟待升級。
二是招商引資“金主”因缺乏經驗導致規劃前期“學費”高昂,項目推進信息難以建立。
三是規劃模式與融資能力不匹配,占有了土地資源,卻培育不出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項目。
代旭指出,這個是行業的問題,文化旅游產業的共性問題。
勵豐文化如何“破題”
“區域和城市的文化積淀很豐厚,不缺文化,主要是文化體驗方式和文化消費業態落后,有文化旅游資源沒有好的項目載體,有招商引資項目卻融不到資、落不了地,有產業投資卻找不到優質的項目,到項目層面上找不到優質的項目。”所以,文旅產業最大的痛點是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和可持續發展的優質項目。
基于這樣的洞察,2014年,在中宣部改革辦、科技部高新司、文化和旅游部、財政部等五部委的聯合推動下,利亞德集團勵豐文化發起成立了國家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承擔《面向文化旅游新興消費產業集群的服務業創新試點任務》等國家級課題研究,用文商旅融合創新的解決方案破解文化旅游商業多元融合產業化升級的共性問題。通過產業咨詢+戰略規劃、文化創意+設計服務、研發支撐+科技服務、投融資+運營服務進行跨界聯盟協同創新,并重點圍繞舊城改造和城市更新,景區提升和產業升級,文化興城與產融聯動等領域謀劃重大項目。比如山西“又見平遙”項目、茅臺《天釀》主題景區等。
勵豐文化作為山西平遙古城大型情境體驗劇《又見平遙》的制作總承包,牽頭組織了建筑設計、空間設計、場景布置、聲光電、多媒體設計與制作,至今累計演出2100多場,五年實現票房收入近4億元。《又見平遙》項目成為勵豐在文化與旅游,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的一次成功實踐。
文化科技融合應貼近市場,貼近用戶
在新時代的洞察力下,如何理解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代旭認為,首先文化要落到創意、IP和價值,文化不是點子大王、創意大師,實際上是要進行跨界協同。科技要落到創新,科技不是靠大的發明專利,不是靠所謂的黑科技,而是要靠應用集成創新,要貼近應用需求,洞穿市場需求,貼近需求做基層創新,把現有的成熟科技變成超級IP引爆業態。
通過多年的持續投入,勵豐文化在創新科技領域掌握了全息投影技術、AR、VR、沉浸式環境交互技術等高端技術應用,創意與科技的融合對文旅產業進行全面激活。以茅臺天釀景區大型新媒體空間體驗秀《天釀》項目為例,以“文化+科技、展+演融合”的理念為指導,通過舞美設計和聲光電、全息等多種技術網絡交互、多屏幕直播、行進式觀演,打造出的新時期重沉浸、虛實相生4.0版本的演藝作品,讓觀眾以360度沉浸式全方位體驗,感悟酒中的人生百味。
|